职教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职教研究 >> 正文

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评判的四个维度

2021-11-12  点击:[]

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高频词、主旋律。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指导意见。

职业教育发展的“高质量”体现在哪里、如何去评判?弄清这个问题,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点,一是职教办学的投入较大,受到误导之后“掉头”困难、“学费”较贵;二是职教办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一旦走了“弯路”会有很长周期的负面影响和“善后”困难。所以,认真务实地研制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便成当务之急和治本之举。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但是,从提高认知和实践效果的角度来看,这些体系化的职教质量评价,牵涉到方方面面、繁枝细节,容易让主干思想湮没于庞杂的具体条款之中,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抽丝剥茧、提纲挈领,通过梳理几大评价维度,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方向更加明晰、实践操作更加聚焦。

一是坚持德育首位,擦亮立德树人风向标。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居“五育”之首,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德育的有效开展,对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现实中,职业教育具有“半壁江山”的规模和地位,毕业生将成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但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养却相对较弱,因而在职业院校中强化德育非常重要且十分必要。以德立身、以艺立业是基本要求,德技(艺)双馨是理想目标。职业院校必须贯彻“先育成人,后教成才;先立信仰,后树教养;先修品行,后练技能”的办学思想,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与其相对应,评判职业院校是否“高质量”发展,德育工作的成效应该是重要考量指标。评判的依据不仅要查教育过程的“痕迹”,而且要看毕业生的德行,更要评价校风校纪是否风清气正积极向上。

二是坚持面向人人,夯实人人出彩基本盘。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整体推进、齐步提升比较困难,很容易让办学者产生“抓大放小”“抓好放差”的想法。职业教育虽然广受重视,毕业生就业率也居高不下,但却始终难以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为了增加社会吸引力、扩大办学影响力,一些职业院校不约而同地把希望寄托在狠抓技能大赛和高考升学上,不惜集聚全校70%以上的师资、设备等优质资源,为仅占30%不到的少数学生服务,全力训练打造技能大赛选手、重点举办高考升学班,期待这些学生能够在高考和技能大赛中一鸣惊人,为学校增光添彩。结果,往往是成就了极少数,却放弃了大多数,显然有违“面向人人”成就“人人出彩”、“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职教办学宗旨,应当及时予以纠正,以维护绝大多数学生平等接受职业教育的合法权益。此外,在职业院校“百万扩招”和生源越来越多元的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教育教学与管理,以让所有学生获得满意教育,亦应是职业院校办学“高质量”的重要体现。

三是坚持服务区域,筑牢职教办学生命线。职业教育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实践性、社会性、公益性,是与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社会进步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命脉,更是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引擎。职业教育发展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充实企业技术人才队伍,使一线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让高科技项目顺利落地,从而促进产品质量提高、加快企业创新发展;发展壮大后的企业,再进一步反哺职业教育,从而使职业教育获得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双赢”。这种良性循环,是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从战略上讲,职教办学必须立足本地、服务区域,为地方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传统工业企业、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经营管理咨询、技术工人培训等服务,从而实现校企双向支持、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三流的职教依赖经济发展,二流的职教服务经济发展,一流的职教引领经济发展。评判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高低,不仅要看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更要看企业对院校的依存度,只有做到“当地离不开”,才能算作“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四是坚持靶向绩效,提升职教投入产出比。近几年,职业院校“排行榜”名目繁多,诸如“最美校园”“科研实力”“师资队伍”“核心论文”“校企合作”“经费预算”等百强排名,琳琅满目不一而足,唯独不见“投入产出比”排名。“投入产出比”排名的缺失,一方面反映职业院校普遍缺乏“成本”意识、“经营”意识,另一方面也凸显评价标准长期缺乏“绩效”意识、“激励”机制。综合导致体制内的职业院校在竭力争取政府财政“生均拨款”越多越好的同时,又“不惜一切代价”盲目引进博士等高端人才,大搞人才“内卷”竞争,完全不考虑人才资源浪费;而一些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往往过多关注一些显性的单项成绩,而忽略这些成绩背后的巨额投入和人均成绩或“万元投入产出比”。2015年11月9日,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曾联合颁发《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体现公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分类支持,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规模、不同效益的中职学校实行差异化拨款,促进办学水平整体提高和持续发展”。这一政策创新,应当成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利器,科学引导职业院校靶向绩效内涵发展。(来源:《中国教育报》 王寿斌)


上一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与坚守 下一条:以职教高考推进人才培养一体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