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正文
养老专业人才紧缺困境如何破解
2020-04-07 14:49 杨根 曹雅娟  中国教育报 审核人:

不久前教育部发布的专业备案情况显示,全国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点新增56个,位列年度专业设置数量最多前十,总数达到278个。这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从1999年开设以来难得的发展盛景。

20年来,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业的迅猛发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历经了从无到有、由少变多、逐步做大做强做优的演变过程。与此同时,开设老年服务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也有一定数量的增长,由2004年的3所发展到现在的100余所;技工院校2018年专业目录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在本科教育方面,2019年增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老年学专业,填补了老年教育在本科阶段的空白。逐步构建了从技工院校、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到本科学校立体化的老年专业教育体系。

根据现有公开数据,在机构和社区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总数不足100万人,机构从业人员近30万人,而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乐观估计有10万人(从2009年至今,通过民政部鉴定的护理员不足5万人),加上各类培训证书,持证养老护理员共计20万人。其中40岁以上的占到一半以上,高中以下学历占七成,养老护理队伍的人数和专业技能都远远落后于现实需求。

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中,把老年服务专业作为急需紧缺专业予以政策倾斜。民政部提出,到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养老服务业发展,急需院校提供大批量、高层次、系列化的专业人才。老年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任重道远。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构建国家资历框架下老年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体系。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总体要求,实现各级各类养老专业教育及培训体系内部协调贯通,确保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与劳动力市场无缝衔接,为养老服务人才提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学习路线图,为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提供以市场实践为基础的质量标准,为用人单位提供以市场使用价值为根本的人力资源配置。

二是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通过“1+X”证书制度,提升老年服务人才的技能水平,实现“零距离上岗”。高度契合老年服务需求,需要大力推进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修订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中,已将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等级由过去的4级升为5级,提升了对养老护理的从业要求。顺应这一变化,要开发新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教材,加快建立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教育培训制度。

三是积极创办中国老年福祉大学,大力培养养老服务专业高层次人才。

解决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断头桥,创办老年福祉大学,培养“医、养、康、护、工、娱、膳、学”等老龄事业和产业多领域高层次老年服务人才,不但可以破解养老专业人才教育的困境,填补当前养老本科教育的不足和空白,而且可以使高等教育从结构上更趋合理和优化,在老年专业教育领域发挥牵头、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是制定老年专业人才特殊扶持政策,实施入职补贴和召回制度。

对在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服务的毕业生实施“入职补贴”制度,实施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补助制度和意外伤害投保补贴。实施老年专业“人员召回计划”,对于离开养老服务业专业人士提供专项资金,实施特殊招募计划。

老年服务专业和人才队伍建设还在路上,国家建立“老年服务人才激励政策”刚刚破题,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院校以及行业企业的上下协同,更需要广大育人和用人机构大力育人、用才、爱才、惜才,共同发力,解决好养老专业人才“不愿来”“用不上”“留不住”的问题,靠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作者杨根来系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教授、乐龄研究院院长,曹雅娟系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讲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