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联系我们 

实践教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教学>>实践教学>>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之“缅怀哲学泰斗,感受先人风姿”

发布时间:2021-04-26 作者: 点击:[]



为进一步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推动高校课堂思政与社会“大思政”的有机衔接与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学会”和“热爱马克思主义学社”两个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深化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功能,探索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实践创新。

2021年4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美华老师带领两个社团部分学生,走进唐河冯友兰纪念馆进行参观实践。馆内复原了冯友兰故居的原始风貌,展现了冯友兰的生平事迹,还珍藏有冯友兰书法手迹以及珍贵遗物。社团成员还观看了纪录片《世纪伟人冯友兰》,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冯友兰哲学造诣的伟大。

据悉:冯友兰,字芝生,我国著名哲学大师。1895年12月4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农历末年十月十八日)生于唐河县祈仪镇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冯台异,为光绪戊戌科进士,出任湖北崇阳县令,1908年病逝任所。冯母吴太夫人携友兰兄妹扶柩归里,安亡扶孤,延师教读,以期成人。1910年进县立高小,1911年进开封中州公学,1912年进上海公学,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门,1918年毕业。次年考取官派留学研究生,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蒙太古教授进行哲学研究,1923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回国。先后任教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1928年被聘请为清华大学教授。历任哲学系主任、校秘书长、校务会议主席。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院系调整,调北京大学哲学系,直至1990年以95岁高龄完成《中国哲学史新编》最后一卷,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学术,推进中国哲学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红色教育基地之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社团实践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目前广泛开展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相契合,既延伸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手臂,又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同学们纷纷表示此行受益匪浅、深受触动,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学习真理、承担责任。最后,王美华老师对在场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指出我们缅怀冯友兰先生,要弘扬先生的哲学思想,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处处闪耀着民族文化与人类智慧的光芒。他的哲学史作是中国哲学的奠基之作,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学者,而且也是国外学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教材;要学习先生的治学精神,冯先生是以心连世界的广阔胸怀研究中国哲学的。他永远不抱残守缺,永远以开放的心态和进步的思想,集成于中西文化的对话、交流与融合。青年大学生要从传统哲学中汲取历史营养,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知山慧海传薪火,愿随前薪作后薪”把冯先生开创的中国哲学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系列之二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思政阵地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系列活动之三踏寻足迹 追寻初心

关闭

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    光武路校区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工农路291号   孔明路校区地址:河南省南阳市杜诗路1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