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论坛
守牢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高校是思想文化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些重要精神,具有理论、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深刻意蕴,指明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战略要点。
遵循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要求,自觉把握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运行规律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因而也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政治社会,意识形态安全水平是反映国家政权稳定程度的风向标,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主导权成为政党执政的利器。得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者得天下,失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者失天下,可谓意识形态运行的一大规律。从启蒙运动助推西欧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历史,到当今世界上一些国家意识形态演变及政权更迭的现实,无不证明马克思的这句名言——“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在当代,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意识形态领导权角度提出的有关理论,如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概念、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以及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的媒介控制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马克思的上述观点。
善于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大优势。在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唤醒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就必须帮助其摆脱剥削阶级尤其是资产阶级的话语主宰和思想控制。然而,要完成这项任务并非易事。个中原因正如列宁指出——因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任何轻视,“完全不管轻视者自己愿意与否,都是加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工人的影响。”
在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往往要面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竞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攻击。在当前利益分化、价值多样的条件下,这种情况更容易出现。但是,无论形势发生何种变化,都不能轻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主导权。作为高校思想理论工作者,我们应该对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运行规律多一分了解,对于思想交锋,既要有话好好说,力求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也要有话敢于说,关键时刻不含糊,不做无原则的好好先生。
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刻汲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青年是各种社会思潮的易感人群,高校是各种意识形态的集散地,大学校园往往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桥头堡。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渗透,因为它们的政治家也懂得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美国政治家早就扬言,“在思想战上花一个美金,等于在国防上花五个美金”,“播撒下思想的种子,就会绽放和平演变的花蕾”。西方在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渗透中往往将大学校园作为突破口,将青年师生作为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推销西方民主价值观,构建所谓“文化武器库”,设立“基金会”“研究会”“培训中心”,培植“亲西代理人”,播撒“自由种子”。面对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戈尔巴乔夫选择了放弃与退缩,最终栽倒在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面前。他倡导所谓的“思想的自由竞争”,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视为“精神垄断”,结果在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造成了一种怪象:贬斥马克思主义成为时髦,而坚持马克思主义不仅被视为落伍,而且还被指责甚至被围攻。在大学校园,一些人纷纷将矛头指向马克思主义,揭露苏共历史的“黑暗”,控诉社会主义的“罪行”。这种做法,造成广大青年学生的极度思想混乱,无异于自毁思想长城。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既有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有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考虑。可以说,这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当前,在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方面,存在一些亟待澄清的错误认识。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是学术交流场所,学者自由发表思想符合“双百”方针。只要明理讲理的人都知道,在当代中国,不同观点的切磋砥砺,学术流派的相互争鸣,只会得到鼓励,不会招致反对。实际上倒是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假学术自由之名,行抹黑党史、唱衰中国之实,还不允许别人批驳。对于这种现象,邓小平早就指出,“如果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不顾安定团结,那就是对于这个方针的误解和滥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思政课是“中国制度专利”。事实上,西方社会的学校从来都不是价值中立的,高等教育和新闻传播更被当作“现代意识形态建设和传播最重要的机制”。美国各级学校都开设有美国历史、公民教育等课程,并将其归为通识课程。2014年7月美国上映的电影《少年时代》中,就有小学生上学前唱国歌、背誓词的场景。英国的情况与美国类似。媒体报道,2015年年初,英国教育大臣摩根批评那些拿了政府教育经费、却传授一些不符合英国核心价值观的“特洛伊木马学校”,强调要将“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在与数学、英语等课程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还对我国高校思政课的设置冷嘲热讽,如果不是认识上的天真,那就是隐含着某种政治诉求。
直面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的严峻挑战,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国际国内的各种社会思潮在高校集中投射、迅速集散,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方。
首先,深刻认识各种社会思潮蔓延的成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社会意识的兴起、演进,各种西方思潮的涌入及其在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投射,是有迹可循的。当前中国社会面临复杂的社会转型催生了各种社会思潮,并使其围绕中国与外国、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群体、解构与重构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展开,折射出当前我们面临的多重矛盾。随着社会的变迁,它们表现出主导意识与大众意识交互引导、本土思潮与外来思潮交互渗透、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交互作用等一般特点,并在高校青年师生中表现出贴近世界、影射政治、运用网络、反映诉求等校园特性。
其次,积极回应各种社会思潮带来的挑战。应该说,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的活跃,既具有激励创新意识、匡正思维方式等积极作用,也具有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制造复杂局面,即利用青年的求异思维,向其提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异的价值观念、话语体系,打破原有的意识形态格局;消解主流认同,即利用青年的批判精神,通过质疑乃至否定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消解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抢占青年阵地,即利用青年的精神诉求,通过接近边缘群体、扶植积极分子,吸引部分学生认同其基本观点、加入其组织。总之,当前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极其活跃、手法各异,但实质都在于与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与我们党争夺青年学生。
青年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主流价值观念不去生根,非主流价值观念就会肆意蔓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任何态度上的轻视,自身理论上的贫困,“完全不管轻视者自己愿意与否”,客观上都纵容了其他思想体系对青年师生的影响,必然会削弱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主导权。(孙来斌 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问题研究”首席专家 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