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校医院
   
 
  热点新闻
 
  专家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专家讲座>>正文

医学人文本是一种场所精神

2017-12-15  点击:[]

受访嘉宾: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王一方

11月份的第一周,“北京大学2017医学人文周”活动如期举办。其中,艺术展示单元以其新主题、新创意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者驻足参观。这些为希波克拉底、奥斯勒、特鲁多等医学大师造像的雕塑创作,犹如精湛的外科手术,心摹手追,形似神具。那么,展示这些雕塑作品,是想要传达什么?有什么初衷和理念?本报记者就此与艺术展示单元的策展人、北京大学医学部王一方教授进行了对话。——编者记者:王教授,今年的“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周”艺术展示单元又有了新主题、新创意——“医学人文室内雕塑展”,您作为策展人,请您介绍一下这次雕塑展的内容和设计理念吧。

王一方:从2012年起,我就开始操持“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周”的艺术展示单元,到现在已经有6年了。2012年是“医学人文主题油画展”,2013年是“医学人文老照片展”,2014年是“医学人文显微摄影精品展”,2015年是“屠呦呦诺奖之路”及“诺奖得主风采”展,2016年是“医学人文书画精品展”,今年则是“医学人文室内雕塑展”。这是一个微型展览,展品很少,才10(组)件。我们选取了历史上有名的医学大师进行造像、雕塑。他们是古罗马时期医学巨匠盖伦、被尊为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现代护理事业和护理教育的开创者南丁格尔、临床医学大师和医学教育家奥斯勒、临床医学人文大师特鲁多,以及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等,还有一组雕像体现的是新时期医学职业精神。

医学史是一条长河,有众多的涓涓细流汇入,医学史也是一棵大树,镌刻着众多的生命年轮,每一条溪流、每一个年轮都有说不尽的先辈业绩与情节丰满的故事逸闻,但能够铸造为丰碑的人和事却屈指可数,雕塑艺术恰恰承载着浓缩历史、塑造丰碑的沉重使命。这组雕塑作品给我们提供一个历史复苏、先贤复活的境遇,勾起我们对他们大写的职业愿景、壮美人生道路的回望,以及对崇高精神回归的深切呼唤。

我们的艺术展示单元虽然只是一个校园活动,但通过《健康报》的报道扩大也延伸了它的影响力,成为许多人心中期许的艺术沙龙。这也给策展带来很大的压力。我们是一步一个台阶,力求展现医学人文不同的艺术面相。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展示,为我们医院的环境优雅及场所精神的建设提供模板和示范。

记者:我们走过很多医院,发现近年来医院的硬件建设发展迅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室内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我们也看到一些医院会开辟一些区域进行书画、摄影作品展示,以及院史老照片的陈列等,但医学人文主题的油画及室内雕塑比较少见,显微摄影展因需要专业设备和审美视角,也不太容易推广。对此,您怎么看?您觉得医院在室内环境建设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改进?

王一方:医院文化是通过环境语言展示的隐形课堂,追求艺术美感的熏陶,追求真善美的隐喻,而非道德口号的训导。所以,首先应该是发掘身边的艺术元素,调动员工的参与感,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美感。

许多医院举办书画比赛,摄影比赛,从中遴选佳作来美化环境。在一家医院,一位患者发现处方上的签名与墙上书画展示的落款是同一个人时,就高兴地对大夫说:您的医术和您的字画一样漂亮。此时,医者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在环境美化方面,国内医院跟国际上著名的医院(如梅奥医院)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觉得有两点需要改进:一是立体感、个性化还有待提升,字画是平面的,室内雕塑是立体的,后者的感染力要强于前者。旅游风光摄影虽然很美,但是公共景色,谁都可以拍,挂在医院与挂在宾馆没有区别。但医院历史长河中的温暖记忆,医患之间友善和谐的瞬间,如果将它们定格在照片里,陈列在医院的大厅里,给人的视觉冲击就会很强烈。二是场所精神的规划力度、刻画力度还显得有些不足。

记者:场所精神这个概念,感觉还比较陌生,请您详细解读一下吧。

王一方:其实场所精神这个概念并不高深,也不复杂,只是有一点点哲理,指的是某人置身于一个陌生环境里,综合感官(看-听-闻,知-情-意)让他做出的本能反应和行为指向,是暖还是冷?是明快还是阴郁?是放松还是压抑?是美感还是厌恶?是赏心悦目还是俗不可耐?是驻足停留还是快速离去?这样一份空间意识与行为惯性,我们称之为场所意识。为提升场所美感,克服负面感受而有所经营的意志力称之为场所精神。梅奥的场所精神就是一份守护神精神,使得患者病中的忧伤情绪得到无声的抚慰,受伤的躯体得到眷顾,乃至颤抖的灵魂得以安顿。患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有一种被关注、被恩宠的感觉,这是一种有美感、继而滋生出依恋感的交往意境。当然,场所精神不完全是环境气场,还包括医者的人格气场、道德气场,三者叠加,才是理想的疗愈之地。如果我们医院管理者的环境美意识能够提升到场所精神的高度,在环境美化的投资力度、设计深度、多元(视觉、听觉、嗅觉)协同丰富度上就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记者:您这么一讲,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交往意境,医患之间何尝不需要这样优美而优雅的交往意境。期待我们的医院管理者都能站在“场所精神”的楼阁上规划我们的医院环境,提升我们医院的文化软实力与巧实力。顺便问一句,您明年的展览主题与设计思路是什么?

王一方:我还没有想好,好的创意需要艺术触媒。我初步考虑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周的艺术展览单元品牌化,开放给全社会,譬如搞成??主题“邀请展”、“擂台展”,希望全国在医院场景规划与空间建设方面有创意的朋友多多关注并参与我们的活动。

上一条: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下一条:孙宝贵:判断冠心病的方式有哪些?

关闭

   
 
 
南阳市卫生计划委员会 | 南阳师范学院 | 南阳理工学院 |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河南省卫计委

版权所有©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 邮编:473000 制作:网络管理中心